Xocat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視訊
查看: 1602|回復: 0

唯識~五十一位心所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2萬

帖子

1196萬

積分

超級版主

↖(^ω^)↗ 過客

Rank: 8Rank: 8

積分
11969302

活躍會員熱心會員推廣達人宣傳達人突出貢獻優秀版主榮譽管理論壇元老

發表於 2021-6-13 23:57: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六位心所,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二位,名叫「心所有法」,這是屬於八識心王所有之法,簡稱心所,又稱心數。心所與心王的關係,由下列三義建立: 一、恒依於心王,依八識心王而起。二、與心王相應。三、係屬於心王。心所以上三義建立,得「我所」名。這些心所,隨著順違之境,而起愛憎善惡之心,助成心王事業。認真的說,心王本身無善惡,不能單獨造作,必須心所相應方有勢力,心所協和於心王,互相呼應,以造作善惡之業。這八識心王,每一個心王好比是一位國王,既然是王,不能沒有臣屬輔佐。所以心所就好比是國王的臣屬。心所有五十一位,分為六組,叫做「六位心所」。以下是六類心所:

一、遍行心所; 五個,名稱是觸、作意、受、想、思。

二、別境心所: 五個,名稱是欲、勝解、念、定、慧。

三、善心所: 十一個,名稱是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癡、勤、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四、根本煩惱心所: 六個,名稱是貪、嗔、癡、慢、疑、惡見。

五、隨煩惱心所: 二十個,又分為小隨煩惱,中隨煩惱,大隨煩惱三種。小隨煩惱十個,名稱是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喬。中隨煩惱二個,名稱是無慚、無愧。大隨煩惱八個,名稱是昏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六、不定心所: 四個,名稱是悔、眠、尋、伺。

由以個六位心所看來,善心所止有十一,而煩惱、隨煩惱卻有二十六,宜乎我們的善習少而惡習多,世人善行少而惡行多也。

六位心所如上所述,現在先自遍行心所說起:

遍行二字,是周遍起行的意思。心若生時,此五心所相應俱起。它的活動範圍非常廣泛,它通於一切心——八識心王; 通於一切時——過去、未來、現在; 一切性——善、惡、無記; 一切地——三界九地。遍行心所有五,是觸、作意、受、想、思。

一、觸: 觸是接觸,五根與五境接觸 (觸) 而生識,根、境、識「三和」就名為觸。<百法明門論> 曰 :「令心心所觸境為性,受想思等所依為業。」觸與作意,有時互為先後。

二、作意: 作意就是注意,因根、境、識的三和而引起注意,或先注意而生起觸。論曰 :「謂能警心為性,於所緣境引心為業。」語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可見心識了別外境,須以作意為前導。

三、受: 受是感受,心識領納順違之境生受。論曰 :「謂領納違順俱非境相為性,起愛為業。」受有三種,領納順境名樂受,領納違境名苦受,領納非順非違境名捨受。若再加憂、喜二受,就稱為五受。

四、想: 想是認識作用,論曰 :「於境取相為性,施設種種名言為業。」就是於一切相上生起分別,再加上名稱。如謂此是瓶、此是缽等。

五、思: 思是造作的意思,論曰 :「令心造作為性,於善品等,役心為業。」思有三種,曰審慮思、決定思、動發勝思,它於是非善惡,籌量其可行不可行,決定之後,驅役自心,造作邪正善惡之業。其實這就是我人的意志作用。

別境心所,是以其所緣之境各各不同,非如遍行心所同緣一境,故稱別境。遍行心所是心識生起時,五心所相繼生起。別境心所是專對某種特別情況,繼五遍行心所之後,個別生起。別境所緣之境有四種,即欲緣所樂境,勝解緣決定境,念緣曾習境,定緣所觀境,而慧則是於四境揀擇為性。別境五心所,如下所釋:

一、欲: 欲是「於所樂境,希望為性,勤依為業。」 欲就是希望,對外境的希望追求,對所愛境,希望必合,對所惡境,希望必離。因此希求就有了善惡染淨之分,希望成佛作祖,當然是淨欲,追求財、色、名、食、睡,就是染欲了。

二、勝解: 勝者殊勝,解者見解,對外境起決定性的理解。它是「於決定境,印持為性,不可引轉為業。」即於邪正善惡境,既經決定,必如此作,不可引轉。所以在猶豫不決的情況下,沒有勝解。

三、念: 念是記憶,「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依為業。」即是對經歷過的事明記不忘,叫做念。

四、定: 定是三昧,譯曰正定,它是「於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智依為業。]心注一境而不散亂,叫做定。

五、慧: 慧是智慧,智慧能斷除疑惑,論曰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這種慧是由定而發,所以對於善惡是非,能取得決定性的簡擇。

二    善、煩惱

六位心所的第三位,是心所。善與惡相對,凡是性離衍惡,順益世人者,叫做善。也可以說,對於佛陀的教法,依法而行,叫做善。善心所有十一個,是:

一、信: 對善法能了知而實信,對佛法義理能堅定信仰者,曰信。此有三種,一者信實,信實事和實理; 二者信德,信功德及道德; 三者信能,信善惡之業的能力。

二、慚: 慚者羞恥,做了壞事內心感羞恥,別人學問道德強過自己,感到恥不如人,都叫做慚。慚是自我尊重的促進力量。

三、愧: 做了壞事,怕輿論的批評,怕別人的指責,無顏見人曰愧。在世俗社會,慚愧二字連在一起用,在此處,慚著重於崇重善法,愧著重輕拒惡法。

四、無貪: 貪者貪愛,貪著世間財色名利,非分追求,非義而取,曰貪; 反之以己所有,惠施於人,廣行布施,曰無貪。

五、無嗔: 嗔者嗔恚,逆境當前,不能忍受,惱恨於心,生起恚恨,曰嗔。反之,慈愍待人,不做惡行,曰無嗔,

六、無癡: 癡者愚昧不明,是非不分,起諸邪見,謗無因果。無癡意謂有智慧,明達事理,主要是指明確理解四聖諦、八正道、十二緣生的道理。

七、勤: 勤又名精進,精者不雜,進者不退,對於為善斷惡,佛法修持,勇猛前進,謂之精進。

八、輕安: 輕者輕快,安者安樂,這是禪定時使身心得到輕適安穩的境界。

九、行捨: 行是行蘊中的行,捨是捨棄,捨棄行蘊中的昏沈掉舉,令心平等正直,論曰 :「精進三根令心平等正直,無功用住為性,對治掉舉靜住為業。」即由不放逸先除廣雜染,令心寂靜而住,處於平靜的中庸狀態。

十、不放逸: 放者放蕩,逸者奔逸。論曰 :「精進三根,於所斷修,防修為性,對治放逸,成滿世出世間善事為業。」也就是於五欲六塵心不希求,對治放逸。

十一、不害:  害者損害、戕害,不害是「於諸有情不為損惱,無嗔為性,能對治害,悲愍為業。」 不害相當於慈悲,與人以樂,拔人以苦。

六位心所的第四位,是煩惱心所。煩者煩擾,惱者惱亂。煩擾惱亂人心者,稱為煩惱。煩惱心所有六,是貪、嗔、癡、慢、疑、惡見,此六者又稱為根本煩惱心所。

一、貪: 貪是貪欲,非義而取,心無厭足,曰貪。論曰 :「於有有具染著為性,能障無貪,生苦為業。」世人貪財貪色,貪名貪利,貪求種種欲樂,貪是愛、欲的同義語,是無貪之反。

二、嗔: 嗔者嗔恚,逆境當前,妄動無明,論曰 :「必令身心熱惱,起諸惡業。」所以嗔心起時,對家人眷屬、乃至眾生,心生憎惡,輕則惡聲詬罵,重則刀杖相向,甚至於伐城伐國,喋血千里,莫不由嗔心而起。

三、癡: 癡是無明的異名,無明者,迷昧不覺,起諸邪見,不辨是非,謗無因果。論曰 :「謂於諸事理迷暗為性,能障無癡,一切雜染所依為業。」一切雜染惡法,皆依無明生起,這就是眾生生死輪迴的根本。

四、慢: 慢者驕傲,「謂持己於他,高舉為性,能障不慢,生苦為業。」慢也就是輕舉喬揚,不知謙卑,輕蔑他人。慢可開為七種,此處從略。

五、疑: 疑者信之反,「謂於諸諦理,猶豫為性,能障不疑,善品為業。謂猶豫者,善不生故。」疑也就是對於三寶的功德,四諦的真理,因果的能力,都猶豫不信,所以能障不疑善品為業。

六、惡見: 即不正確的見解,此又稱邪見,此有五種,一者身見,即是我見。二者邊見,即於我見上執常執斷。三者邪見,否定因果善惡的見解。四者見取見,即固執己見,互相鬥爭。五者戒禁取見,認為持牛戒、狗戒、雞戒,是生天證果之因,這稱為非因計因。

三    隨煩惱、不定

六位心所的第五位,是隨煩惱心所。隨煩惱,是隨從根本煩惱而生起的煩惱。隨有三義,一者自類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諸染心。隨煩惱心所二十個,又分為三類,即小隨煩惱十個,中隨煩惱二個,大隨煩惱八個。小中大的分別,以三義俱備者名大; 兼俱二義者——自類俱起,遍不善性者稱中隨; 於不善心中各別而起者稱小隨。小隨煩惱,行相粗猛,於不善心中各別而起,若一生時,必無第二。十小隨煩惱如下:

一、忿: 忿者忿怒,於不饒益境,「憤發為性,執杖為業。」忿是以嗔一分為體。

二、恨: 由忿為先,懷惡不捨,「結怨為性,能障不恨,惱熱為業。」亦以嗔為體。

三、惱: 惱者「狼戾為性,能障不惱,蛆螫為性。」 由忿恨而起報復心,惱害於他。

四、覆: 覆者隱藏,自作過惡,怕為人知,故以「隱藏為性,能障不覆,悔惱為業、]

五、嫉: 嫉者嫉□,嫉賢妒能,「妒忌為性,能障不嫉,憂蹙為業。」亦以嗔為體。

六、慳: 慳是慳吝,是「耽著財法,不能惠施,秘吝為性,能障不慳,鄙畜為業。]

七、誑: 誑是虛偽不實,[為獲利譽,喬現有德,詭詐為性,能障不誑,邪命為業。]

八、諂: 諂者諂媚,巧言令色,阿諛於人。[矯設異儀,險曲為性,能障不諂。]

九、害: 害者不害之反,「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能障不害,逼惱為業、]

十、喬: 喬者倨傲,持己才能,淩辱他人「醉傲為性,能障不喬,染依為業。]

中隨煩惱二個:

一、無慚: 無慚者慚之反,做了壞事,不自羞恥,它「不顧自法,輕拒賢善為性,能障礙慚,生長惡行為業。]

二、無愧: 無愧者愧之反,做了壞事,不畏清議,不怕批評,謂之愧。它「不顧世間,崇重暴惡為性,能障礙愧,生長惡行為業。」人到了無慚無愧的時候,了無忌憚,什麼不仁不義、寡廉鮮恥的事都做得出來。

大隨煩惱八個:

一、昏沈: 神志昏昧,無所堪能,無所肩任,使身不得輕安,而心不得入觀。

二、掉舉: 神魂不定,妄想紛飛,「令心於境不寂靜為性,能障行捨及止為業。]

三、不信: 不信者信之反,不信因果,誹謗聖賢,「心穢為性,墮依為業。]

四、懈怠: 不精進為善,不努力斷惡,「懶惰為性,能障淨信,墮依為業。]

五、放逸: 放蕩縱逸,不防惡修善,「縱蕩為性,障不放逸,增惡損善所依為業。]

六、散亂: 散者分散,亂者擾亂,「令心流蕩為性,能障正定,惡慧所依為業。]

七、失念: 失念是失去正念,邪念增長,「能障正念,散亂所依為業。]

八、不正知: 知者知見,知見不正,邪見增長,「於所觀境謬解為性,毀犯為業。]

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是不定,此有四種,謂悔、眠、尋、伺,曰「悔眠尋伺,於善染等,皆不定故。」它可以成就善,可以成就惡。故曰不定。

一、悔: 悔者追悔,於所作之善事追悔,即是惡; 於所作惡事追悔,即是善。或於未作之惡事追悔則是惡,或於未作善事追悔則是善。

二、眠: 眠者睡眠,為調攝身心的適當睡眠是善,睡眠無度或晝夜顛倒者是惡。     

三、尋: 尋是對事理粗略的思考,若思善便屬善,思惡則屬惡。

四、伺: 伺是對事理細密的思考,若思善便屬善,思惡則屬惡。
心如工畫師 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 無法而不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Xocat

GMT+8, 2024-11-22 20:52 , Processed in 0.0285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本網站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